首页 - 科研教学 > 科研信息 > 学科介绍

第三批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学

发布时间:2014-07-21 18:28:14

学科带头人:范永升,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获得者。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中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科协常委、浙江省中医及中西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医疗工作,曾由国家公派赴日本留学。专攻免疫风湿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口腔扁平苔藓、等疑难病症有深入研究,疗效明显。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主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50余篇。
主攻方向之一: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
     由于风湿病迄今为止尚无根本的去病因疗法,现代医学临床上多用免疫抑制剂(如mtx、ctx)、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等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多、复发率高。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既能提高综合临床疗效,又能减轻激素等西药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引起的感染、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高粘及高脂血症等并发症,显著提高,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深受同行的认同和患者的欢迎,现在范永生教授半天的门诊量已逾40人次。因此,对于sle、ra、dm、gout等疾病,按照不同病情分期,根据并发的肝、肾、心、脑等脏腑病变情况,若能制定出一系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将具有很大的临床使用价值。一直来,围绕上述几个主要风湿病,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去年又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由本学科牵头,在我院附属门诊部、省中、市中、市三及浙一医院联合进行了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sle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的研究”项目。汇集前期阶段性研究结果,学科组编写了《风湿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讲义》,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肯定评价,现已经被确认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可以说,对于sle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研究,我们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于ra、gout等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如何有效结合血浆置换、血液透析和中药透析治疗狼疮性肾炎尿毒症期等,还有待于继续深入和完善。
主攻方向之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病的基础研究:
  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深入,对于其中西医基础研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究竟通过哪些途径起作用呢?若能搞清其作用环节或靶的,既可以为临床治疗奠定科学基础,又能促进治疗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和提高。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sle存在严重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使用激素等西药治疗会促使其紊乱的加重,而结合解毒祛淤滋阴法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而达到治疗目的。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狼疮定对sle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环路的作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解毒祛淤滋阴法对sle性激素免疫调节环路的作用》等项目,其研究成果已有10篇论文在国家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居国内领先水平。二是风湿病中医主要证型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以sle为代表的风湿病主要表现为毒热炽盛、风湿热痹、肝郁血瘀、阴虚内热、脾肾阳虚等证型。而在慢性活动期和缓解期多表现为肝盛阴虚为本、热毒血瘀为标的一种虚实兼夹之证,因此而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治疗sle基本法则——解毒祛淤滋阴法。同时为了了解各中医证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今年又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sle患者hla-ii类基因多态性和中医证型和相关性研究》。三是风湿疾病模型和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药物和方案的筛选、安全性试验和临床基础研究都离不开疾病模型,本学科根据不同风湿病的免疫病理特点已经先后建立了如下模型:应用改良的corred’s法建立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诱导法建立了sle样小鼠模型;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复制出了ra大鼠模型、化学灼烧法复制出了复发性口腔溃疡兔子模型等。现在为了更有利于中医要作用机理的阐述,在上述疾病模型的基础上正着手进行相关病证结合模型。
主攻方向之三:风湿免疫病的中医药应用开发研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患风湿病而致残的患者每年有近4000万人,在中国,风湿性病引起关节疼痛或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达20%以后,多数患者在后期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受到严重影响。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化等发展趋势,风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递增。由于目前医药市场上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多限于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前者主要起到抗炎镇痛作用,对控制病情的进展无能为力;后两者虽有一定疗效,但其副作用多、复发率高,患者依从性差。因此,若能研制几种治疗sle、ra、dm等风湿病的中药新药,将会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也将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实验探索,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现正进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其中“狼疮增效减毒颗粒”也已经受到省中医药重点开发项目经费和省高校重大攻关项目经费资助;治疗急性痛风的“祛浊通痹颗粒”也已经完成了临床前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治疗白寒氏综合症的“可的清”胶囊也已经完成了药物有效部位的提取及药效研究工作。加强与企业联合,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快新药的开发进程,是本学科今后所要面临的又一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