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资讯

尿失禁---女性疾病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10 13:59:04
     陈女士,50岁,有咳嗽后漏尿5年,近3年来自觉阴道有“肿物”脱出,活动多或长时站立后明显,患者感到下腹下坠和腰酸,经医生检查为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医生建议陈女士行盆底补片修复及尿道中段悬吊手术,但陈女士认为人老了,尿裤子很普遍,不同意作尿道中断悬吊手术。手术后陈女士下腹下坠和腰酸的症状改善了,但尿失禁的症状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尿失禁定义是一种不自主的尿道漏尿,主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等,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在女性中最常见约占50%左右。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突然腹压升高,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跑步、搬重物时或仅仅突然站立后,出现尿液不自主漏出的现象。
我们的盆底肌肉像吊床一样承托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与控尿、控便功能及性功能有密切相关性。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 结缔组织间连接发生分离等变化,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压下降,导致尿失禁的发生。
    尿失禁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和妇科疾病同时伴存,当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壁膨出的患者,由于手术前膀胱位置比尿道位置低,尿失禁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掩盖和减轻,手术后膀胱恢复正常位置,如果没有针对尿失禁进行纠正手术,尿失禁的症状常常得不到缓解,甚至可能症状加重。
    35岁的肖女士三个月前顺产生下了一个近8斤的可爱宝宝,然而,让她始料不及的是,与幸福和喜悦相伴而来的还有一种难以启齿的苦恼—那就是尿失禁。
浙江省新华医院泌尿外科尿控专家胡青副主任医师通过中药、盆底训练、针刺盆神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肖女士症状消失,重新恢复了往日自信的笑容。
    胡主任介绍:如果您有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盆腔疾病(前列腺、膀胱)术后排尿功能康复;前列腺疼痛、女性性功能障碍、产后康复等问题,均可以采用中药、盆底训练、针刺盆神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尽早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尿失禁给患者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有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除此以外,由于外出不便,影响了社交和工作,长此以往对身体和心理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夫妻关系也可能受到影响。
    轻度压力性尿失禁仅在咳嗽、打喷嚏时漏尿;达到中度时,走路、起立等日常生活会漏尿;重度则随时随地都会漏尿,包括平躺。轻度患者可通过以缩肛为主的盆底锻炼来改善症状,每次坚持5秒钟,每天做100次以上。孕妇尤其应重视产后恢复,在产褥期避免便秘、慢性咳嗽等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因素,防止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轻、中度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中药、盆底训练、针刺盆神经等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手术治疗适用于中重度患者或其他治疗失败的患者。目前通过微创局部组织修复,重建新的组织架构,解决了女性盆底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双重难题,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
    所有年龄在育龄期以上的女性都应该认识到,尿失禁是一种疾病,而且可以被治愈。患者应摒弃“尿失禁是不光彩的丑事,不可告人”的错误观点,也不应怀有“无性命之虞就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能捱就忍耐”只会延误治疗时机。此外,临床医生也应该重视该病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帮助女性提升生活质量同样重要,因为医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