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安全知识
洗手是最简单、经济、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等级医院评审手卫生要求结合我院实际:要求普通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95%,洗手方法正确率≥95%,手卫生依从率≥80%;重点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洗手方法正确率100%,手卫生依从率≥90%。做好手卫生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一种能力体现,更是对患者的保护。我们必须让洗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用一双清洁的手关爱患者,呵护患者。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手卫生推进活动,让手卫生规范贯穿到医务人员每天的工作中,提高我们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责任意识和防控能力。
手卫生重要性
造成医院感染的“元凶”主要是细菌传播,途径就是医务人员的手。医院感染病例主要为接触传播,经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存在重要相关性,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规范化管理,是关系医患安全,医疗质量的大事,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从非典到禽流感,这些传染性疾病无不让公众和我们医护人员感到恐慌!但是,您是否想过:对健康更具有危险性和传染性的却是医院感染。从最普通的感冒到极具危害的肝炎、芟滋病、医护人员受到的威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医疗环境中保护我们医护人员的健康,避免职业暴露就尤为重要。
你的手看上去很干净吧?其实不然!
你的手上可能带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的致病源,而这些是肉眼无法看见的。你会把它们带给病人、自己的家人,甚至是你自己。研究显示:医护人员接触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5-15倍。你可能随时会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如MRSA、VRE,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等。而这些病原体通过洗手是完全可以被清除的。
控制医院感染,手卫生是关键。
手卫生相关概念
1、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正常菌群 存在于人体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在人体细胞上定居、生长和繁殖,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宿主无害,有些还有利的微生物群。
3、洗手 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要求采用六步法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
4、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按六步揉搓法消毒双手,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5、外科手消毒 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手及手臂,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应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6、皮肤常居茵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等。
7、皮肤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寄居时间短,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污染的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8、免冲洗手消毒剂 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卫生及外科手消毒。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手卫生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梁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手卫生指征(五大关键时刻)
1、接触患者前
2、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
3、接触血液、体液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注: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必须执行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