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生活与健康】你是个聪明的患者吗?如何与医生沟通是门学问

发布时间:2018-04-10 11:26:30

你是个聪明的患者吗?如何与医生沟通是门学问

提问是门艺术,在就诊过程中更是如此。日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表示,患者和医生交流时,应积极扮演好“提问者”的角色。若提问恰当,医生会答疑解惑,利于疾病的治愈。并总结出医生最希望患者问的6个问题,我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陶明对6个问题一一做了解读并建议,患者就诊前可以先了解自身疾病,方便与医生交流。

问题一,治疗方案有哪些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患者非常注重就诊后会有什么结果。陶明主任表示,与其他行业不同,医学状况非常复杂,各种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样比较复杂,多数疾病并非仅由单一的生物因素所致,预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甚至肿瘤等疾病往往与患者情绪、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

由于患者注重的治疗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医生往往更重视的是治疗方案及实施过程。就诊时会建议患者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需要患者如何配合。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案存在顾虑很正常,所以,希望患者就诊时可以多与医生讨论与治疗方案相关的问题,不同治疗方法可能带来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将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

问题二,治疗的结果是什么

患者知道自己生病后,当下的第一反应便是“我的病能治好吗?”陶明主任指出,治疗结果往往取决于疾病的性质、治疗方案以及患者的生活嗜好、饮食习惯、行为方式等因素。“事实上,治愈疾病是患者和医生的共同目标,然而,医学有其局限性,对于某些危重或难治的疾病来说,无论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只能有限地缓解病痛、改善症状或是延缓生命。但有些患者不理解这一点,认为只要去医院治疗就应该治好,否则就难以接受。”

另一方面,一些患者与医生之间对治疗结果存在认知上的差异,认为疾病治愈就应该彻底治好,不再复发;而临床医生通常认为只要临床医学上病痛得以缓解、痛苦解除、功能恢复就是疾病治愈。而今后是否复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医学能够解决。

问题三,治疗有什么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多数药品说明书上均有头痛、嗜睡、便秘、溃疡等副作用说明。“关键在于服药期间如何减少或避免出现药物副作用,所以建议患者在服药前先咨询医生,了解基本情况。”陶明主任如是说。

药物副作用大多与随意服药、治疗不规范有关,医生往往更为担心患者随意服药。就像开车,若是遵守交通规则,事故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若是无视交通规则,事故便会高发。陶明主任提出,通常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躯体状况调整用药,若是按照医嘱服用,在一定时期内是安全的,因而建议定期前往医院复诊。

问题四,治疗期间我能做什么

陶明主任表示,几乎所有的疾病治疗均需要患者配合。部分患者虽然接受治疗,却在治疗期间依旧我行我素,没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事实上,人们大多重治疗、轻预防,忽略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只有当身体出现问题了才追悔莫及。

医学上将消化道肿瘤、肝癌、肺癌等疾病称为“吃出来的病”、“喝出来的病”和“气出来的病”。临床发现,在治疗的同时采用调整生活方式来达到控制病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以,治疗期间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做哪些改变对缓解病情至关重要。

问题五,为什么你的说法和别的医生不一样

每位医生的临床经验、着眼点、专业领域不同,问诊时往往是先从自己的专业学科考虑问题,对疾病以及治疗方法自然有所不同。不过,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当遇到重大疾病或是疑难杂症患者,医生通常会举行多科会诊,便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问题六,手术安全性高吗

手术多少存在一些风险,哪怕是阑尾炎、切除指甲囊肿等小手术,也会有风险,尤其是肿瘤等疾病手术风险可想而知。

陶明主任提出,事实上,我们非常乐意患者在就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手术安全性、术后是否会复发、术中不良反应等问题。这样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能更好的考量、规避一些风险,继而展开后续治疗。

提醒

就诊前了解自身疾病

一般,只有当患者感到身体不适才会想到前往医院就诊。疾病大多存在一个反复的过程,陶明主任建议,患者不妨在看病前做好相关“功课”为此,提出两点意见。

对自己疾病发生的症状作一个回顾,存在哪些不适症状、出现的时间规律等。如何时出现的何种不适,持续了多久。这样有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效率。

通过不同途径了解自身疾病。可以先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疾病情况,在一些大型健康网站输入“关键词”查询对自身疾病会有常识性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