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按摩疗法|搓一搓的保健
你是否在大街上见过有人耳朵上贴着一块块小胶布,不知那是干啥的很纳闷?哈哈,那是人家在用“耳穴疗法”治病呢!
什么是“耳穴疗法”
“耳穴”是针灸穴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穴疗法”是指通过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黄帝内经》中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皆有详尽记载,十二经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故《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疗法正是基于此一理论。
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关于耳穴治病的记载很早,《内经》中就有听宫、耳中、窗笼等名称出现,后世则有具体疾病的耳穴治疗,如:
“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备急千金要方》)
“耳尖穴在耳轮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針灸大成》)
“胚胎倒置”学说
现代医学在近代亦发现了“耳朵的秘密”,1958年12月,叶肖鳞在《上海中医药学杂志》上摘译介绍了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的发现:
“外耳并非单一的弯曲软骨,它与内脏器官存在密切的关系,内脏疾患时在耳廓上有相应点出现。”
诺吉尔首次提出了“胚胎倒置学说”及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耳朵形如一个倒置的胎儿,耳垂为头部,其它部位依次与人体四肢、躯干相对应。
因耳廓的每个部位都与人体有对应关系,故通过对耳廓相关部位的按压、针刺、艾灸,可以达到调理全身疾病的作用。
耳穴按摩法
现代的耳穴疗法是结合以上思想总结出的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手段,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耳穴按摩法”和“耳穴压迫法”。
这里给大家介绍操作相对简便、效果又不错的“耳穴按摩法”。
所谓“耳穴按摩法”,就是医生或病人自己在耳廓的不同部位用手进行按摩、提捏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自我保健的一种方便易行的方法。
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载述:“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郭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亦治不睡。”谈到了耳穴按摩法对肾气匮乏造成的耳聋及失眠的治疗。
具体如何操作呢?
1、全耳保健按摩:双掌先摩擦发热,然后以双掌心对全耳进行按摩,按照从正面到背面的顺序按摩,致双耳充血发热。早晚各一次。
此法老少皆宜,有治疗胃痛、腹胀、慢性泄泻、恶心呕吐、头痛等作用。
2、拉摩耳垂:双手拇食指捏住耳垂,由上而下边下拉边摩擦。每次81下,早晚各一次。
此法亦适用于各类人群,对头昏、头痛、失眠、小儿惊厥发烧及预防感冒均有一定疗效。
来源:当归中医学堂